蔡永伟 德国林道报道
chuaew@sph.com.sg
我国10多年来在科研领域投入大笔款项及不少资源,至今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总统陈庆炎博士认为,这还只是个开始,我国得不断栽培本地人才,选择性地展开投资,并研发出有实际用途的产品,方能让这个领域蓬勃且可持续发展。
陈庆炎总统昨天在结束对德国南部小镇林道(Lindau)的正式访问之前,接受随行的新加坡记者采访时发表上述看法。
他说:“过去10年,新加坡已显著增加科研领域的投资额,但这只是个开始,创新及创业的环境还在发展中。”
数据显示,我国政府在1991年的研发投资额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97%(约7.6亿元);到了2009年这个比率增至2.28%(约60亿元)。
从2011年到2016年的五年内,研究、创新和企业理事会将获得政府161亿元款项,资助其研究及创新活动。这比之前五年高出超过20%,显示政府对促进研发的高度重视。
陈总统说,对研究领域的大量投资,已使得科研发展突飞猛进,除了成功吸引国际专才到新加坡设立研究室,展开多项跨国合作计划,也同时为经济发展作出不少贡献。
他举例,我国在2000年启动对生物医药研究与发展领域的投资,当时该领域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几乎是零,现在则增加至约20%。此外,生物医药研究的增值额也比我国过去依赖的电子业高出许多,有助稳定经济。
“若你研发出一个轰动全球的药物,这能保证接下来的好多年,你会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陈总统说,许多国家包括邻国及中国在内,目前都打算开启生物医药领域,并纷纷向我国看齐,甚至特地到访我国参观研究设施。
“以前是我们得尝试找其他国家,现在是它们找我们。它们了解了新加坡的研究发展,并表示非常有兴趣与我们合作,我觉得这凸显了我国科研领域在过去10年所取得的进展。”
也因此,未来的竞争无疑将越来越激烈,但总统指出,好在我国早在12年前就已率先行动,目前占尽优势。
最重要一环:
培养年轻人对科研的兴趣
不过,总统认为,单凭政府资助是不够的,培养年轻一代对科研的兴趣是最重要的一环。
“我们能拥有全球最好的实验室,但需要的是人才。我们得培养出本地科研专家,增加他们的人数和素质,他们是新加坡研究领域的基石。我们得从学生时代激起他们对科学、工程及科技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最终从事研究工作。”
为此,国立研究基金会将继续颁发研究奖学金,以吸引更多本地及外国青年在我国进行研究。它在过去五年已颁发奖学金给48人,包括四名新加坡人。
基金会也打算通过明年1月在本地召开的首届全球青年科学家峰会达成同样目的,从而提升我国作为国际研究枢纽的形象。
研究领域得慎选
此外,总统认为,由于新加坡缺乏天然资源,因此得谨慎选择有用的特定领域,以应对新加坡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为全球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我国目前已锁定生物医药、洁净能源、环境及水科技,以及互动数码媒体领域,接下来将探讨有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的研究领域。
总统说:“需要是发明之母,你要能够进行规划,才能把缺陷转为优势。”
研究成果要有实际用途
另外,我国也有必要确保研究成果最终能转化为有助改善生活、对社会有益处的实际发明。
例如,在国立研究基金会的卓越研究与科技企业学园(Campus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 ,简称CREATE)计划下,我国已经同慕尼黑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TUM-CREATE研究中心,目标是推出崭新的电动车原型,同时研究电动脚踏车、电动巴士在我国公路行驶的可行性,全方位探讨电动交通的概念,通过绿色科技解决环境问题。
总统过去10天对柏林、慕尼黑及林道进行正式访问,他已结束此行回国。
我们能拥有全球最好的实验室,但需要的是人才。我们得培养出本地科研专家,增加他们的人数和素质,他们是新加坡研究领域的基石。我们得从学生时代激起他们对科学、工程及科技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最终从事研究工作。
——陈庆炎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