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新加坡公积金政策? 赵少康应该多做点功课!
「台湾要何去何从?能不能成为一个大的新加坡?新加坡没有退休金破产问题,因为公积金制度已实施了几十年…没有外汇閒置、资金浪费问题,因为政府掌控的主权基金澹马锡控股有一半的资产投资在新加坡以外地区…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比澹马锡更大,管理资产超过3000亿美元,在30多国2000多家公司投资。」 --赵少康
当台湾陷于退休制或其它政策争议时,往往会有人提出新加坡经验。赵少康称讚的GIC和澹马锡,是两家掌控星国海内外国有财产的公司,前者主席李光耀、副主席李显龙,后者由李显龙夫人何晶主持。这两家世界知名的主权基金,和中东主权基金最大的不同,在于中东基金来源是石油盈馀,而星国是从人民身上抽取的。星国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为「公积金」,即人民依法将约三成收入储蓄于政府的资金。政府再转给公司进行投资,而「私人公司」资讯毋需透明。
在几无福利制度的星国, 因这笔政府控制的个人储蓄可供购屋、退休、与医疗使用,故常被刻意宣传为「福利」。即使是假福利,「公积金」在应付相关开支时,仍不准所有人决定金额。例如手术费若需二万,公积金储有三万,但政府只允许病人动用三千,其馀自筹。表面的理由是人民还会再生病,政府「帮助人民妥善管理」,但实际上极可能是为「增加效率」,投资公司不能将金钱花在人民医疗上。
虽然领袖家族聪颖过人,投资也不可能永远获利。现任总统陈庆炎曾在台湾称星国很早就预料金融风暴,但「高瞻远嘱」的真相可能是两家公司「根据外电报导」在风暴中损失约台币三兆。更巧合的是,公积金此时也开始「改革」,主要重点就是增加使用障碍、限制提领数额、与延后领取年龄。换言之,个人储金看得到领不到,藉技术性赖帐,强迫退休老人再找工作。
赖帐只能「节流」,「开源」则要靠更多人口提供资金,这解释为何这几年星国无视社会副作用,广招中国移民,人口也从2007年的468万,上升至2012年的530万,日前在人民抗议声中再宣佈朝700万迈进。每平方公里需一万人的表面理由,是生育不振,人才欠缺,但更可能是投资失利,银两欠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Christopher Balding 指出,两家政府资产公司应管理约14600亿新元 (约34兆7800亿台币),但政府只列出7050亿新元 (约17兆台币)。其它钱到那里去了?
台湾的资讯相对透明,公有财产运作时受到强力监督,人民也因而能够迫使政府儘早改善退休制度。国内争辩之馀,参考新加坡处理公积金的经验,应该会增加台湾人民的幸福感才对。
(作者为澹江大学美洲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