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73年5月24日,同年6月4日,开张营业.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前身--新加坡证券业协会成立于1930年, 当时为了规范证券法和新加坡经纪人协会.
新交所是受到证券法和新交所委员会所制定的一套条规所规范.新交所采取会员制,会员公司包括国际金融机构所拥有的国际会员公司.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证券交易市场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证券市场.近年来新加坡证交所发展迅速,这除了有新加坡强大的银行体系的支持以外,新加坡在自然时区上的优势、发达的通讯基础设施以及政府对外资运用的较少限制,也都是重要原因.
1975 年,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开始实施二类上市挂牌制度.1978年至1983年间,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设立证券金融公司、证券结算与电脑服务公司和保证金交易机制,此举提高了市场资金周转率,加速了交易进程并降低了管理成本.1986年,根据新加坡法律,调整理事会构成,增加非经纪理事,赋予理事会在完成新证交所经营目标、执行决策方面的广泛权力,促进了交易所自我调节机制建设.1990年,新证交所为国际性或地方性证券的上市交易开设克劳白国际市场(CLUB International,自动撮合国际市场).经过十几年发展,到1996年,新证交所上市公司数达226家,总市值2559亿新加坡元,成为亚洲仅次于东京、香港的第三大交易所.
由于历史原因,新证交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马来西亚证交所有着密切联系,在初期更是共为一体.1910年橡胶和锡矿业繁荣时期,股票交易成为两地区经济生活中共同的主要内容.从证券业协会成立直至1973年5月之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国一直共有一家证券交易所,两国将各自证券在两地联合挂牌,以直线电话相连,在交易中采用记分牌制度.1973年,马来西亚政府决定终止马新两国之间的货币互换协定,两地共用的交易所因此分家,但两国企业仍在两交易所双重挂牌上市.从1990年1月1日开始,两国企业互相交叉挂牌停止,作为替代,新证交所允许除牌的马来西亚公司在克劳白国际市场上市交易.
新加坡证交所是一个共同的证券公司,其成员公司由证券经纪人成员组成.会员席位限于共同证券公司签发有交易商许可证的证券公司.外国证券公司不能成为成员.在证交所中的交易,只能由共同成员公司联系的交易商或其代理处理.一个由5名委员组成的委员会,是证交所的最高决策机构.
在新加坡证交所正式上市的证券交易分为两类,第一类的交易应该在结算合同和即期交割的基础上进行(月内签订的合同应该在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进行交割);第二类证券的交易在签约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即可进行.交易所还设立了一个由电脑控制的中央票据交结所.全部会员公司即可通过该交结所进行交易,籍此可消除会员公司之间的临时股票交割,从而加速交易进程,并降低运作管理成本.
新交所目前有2个主要的交易板,即第一股市(Mainboard)及自动报价股市 (The Stock Exchange of Singapore Dealling and Automated Quotation System or SESDAQ).自动报价股市成立于1989年,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它的成立宗旨是要提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到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一个渠道,自动报价股市成立之初,只开放给注册新加坡公司的申请上市.自1997年3月起,新交所进一步将它放给外国公司.所以,现在不论是新加坡本地公司或外国公司都可以申请在第一股市或自动报价股市上市.
您可能还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