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南口。马六甲海峡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国际水道。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
移民新家皮重要性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信道,连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个大国:中国、印度与印度尼西亚。另外也是西亚石油到东亚的重要信道,经济大国日本常称马六甲海峡是其“生命线”。每年约有5万艘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据估算这数字在20年後将增加一倍。占了世界的海上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份额。世界四分之一的运油船经过马六甲海峡。例如:在2003年,一天估算有1千1百万桶石油(约1,700,000 m?)经过马六甲海峡。新加坡发展港口转运贸易的优势得天独地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据点,经莱佛士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转口港。1942至1945年曾被日军占据三年半之久,之后回归英国管辖。1965年独立后,由李光耀总理领导,新加坡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从第三世界国家转变为富裕的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茅。新加坡以廉洁的政府、清洁的市容、高效率和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同时也以“家长式”管理着称。1963年新加坡、马来亚联邦、砂劳越和北婆罗州(现沙巴)成立马来西亚联邦,
新加坡创业移民完全脱离英国统治。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联邦,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独立后的新加坡,在1970年之后,虽然政治上的自由空间逐渐被压制,经济上却取得高速发展,很快就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同时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问题都得到解决,到1990年李光耀卸任总理时,新加坡已经成为区内乃至整个亚洲经济发展的楷模。在第二任总理吴作栋的带领下,这个东南亚小国又平稳地度过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但到21世纪初第三任总理李显龙接任时,新加坡却再度面临了如何面对区内其他经济体崛起的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