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宅需求的坚挺,促使政府在房地产市场降温方面“前后呼应”,年初及年尾各来一轮降温措施,而且还步步深入。
政府在本月中宣布向外国买家征收额外的10%印花税,出乎意料的举措令原本要在年底房地产市场淡季进场的买家感到晴天霹雳。
今年1月推出的房市降温措施同样威力强大,包括在四年内转售的房子要征收4%至16%的印花税,再来是将买第二套房子的贷款限制在房价的60%。虽然投机需求已因为今年首轮的降温措施大大减少,不过环球经济的不稳定、持续低迷的利率环境及大量流动资金充斥市场等因素,促使本地私宅市场成为外来买家的避风港。
有关住屋的讨论往往脱离不了房价,但是一套房子的意义又何止于此。它是组织家庭的起点,松懈身心的地方,与社区联系的桥梁,也象征我们对更美好生活的期许。正因如此,买房是令人百感交集的个人大事,也是攸关经济及政治的国家大事。
回顾今年,本地房地产市场依旧热闹,降温措施并未压住高涨的买气;展望明年,市场会否再度奏起降温的旋律,还是会由降价的呼声取代,从绚烂归于平静,都叫人拭目以待。
一月:本地和中国推出房市降温措施
中国中央政府在40多个城市实施限购令,基本限购令包括:当地户籍与持人才居住证家庭,最多限拥有两套房;外地户籍和境外人士最多限拥有一套;两次购房时间需相隔两年以上等。6月份,香港金融管理局规定,贷款买楼者收入来源若非在香港,须比香港人多付一成首付。在本地,私宅业主若在四年内卖房子,须缴4%到16%不等的卖方印花税。屋主若有至少一个未还清房贷项目,在买新房时可贷款顶限从70%减至60%。
七月:DBSS冻结
淡滨尼私人组屋项目Centrale 8的价格过高引起争议,令公众质疑这类私人组屋项目会否进一步推高房价。国家发展部后来宣布暂停新DBSS地段的销售。之前标得地段的发展商仍在今年底陆续推出组屋,并获得良好反应。
八月:买组屋收入顶限调高
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购买组屋的收入顶限从8000元调高至1万元,履行执政党在大选时的承诺,也让属于夹心层的国人松了一口气;购买执行共管公寓(EC)的家庭收入顶限也从1万元调高至1万2000元。国家发展部后来也允许所有EC项目从收入顶限的调高受惠,而不只限于新项目。
十二月:额外印花税
政府规定外国买家和非个人投资者在购买住宅时,需在原本约3%买方印花税的基础上,缴额外10%买方印花税。购买第二套或更多住宅的永久居民,以及购买第三套或更多住宅的新加坡公民,则需支付额外3%买方印花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