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40年的现有高才教育课程模式将更新,所有小学2027年起以更具包容的新形式栽培能力较强的学生。
新模式下,每届约10%较高能力学生会在各自校内上增益课,比目前每届约7%参与这类学习项目的学生比率来得多。今年入学的小一生是第一批受影响的学生。
参与校内增益课的学生中,一部分能力更高者,可到附近学校参加课后增益课程(After-school modules),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更深入探索,与其他有类似能力和强项的学生交流。
往后参加课后增益课学生比率料超过1%
参加课后增益课的学生,估计占每届学生超过1%。也就是说,往后这些能更深入发展特定强项的学生比率,将比目前获选加入高才教育课程(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简称GEP)的比率更高。
目前,每届约有1%入选GEP的各校学生,得转校到九所小学上课。九所小学将在2026年招收最后一批GEP学生。
黄循财总理星期天(8月18日)发表国庆群众大会演说时宣布,政府准备更新GEP计划,以新方式栽培能力较强的学生。教育部星期一(19日)召开说明会透露更多细节。
教育部说,GEP已实行多年,取得良好成果,但考虑到有些学生需要较长时间开发潜力,他们未必能在小三,也就是参与GEP遴选时展露才能。因此,教育部认为有必要对更多不同特长的学生给予支持。
教育部指出,近年国际研究显示,个别学生可能在不同阶段展现才能,有些具有多方面综合能力;有些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此外,各校如今对培养较高能力学生也更有经验和能力。自2007年,小学开始为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办增益课,例如E2K数学等增益项目。
教育部也观察到,不少学生为通过GEP选拔而报读私人补习或增益班,过程中承受不少压力,因此希望通过有关调整,鼓励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应付GEP选拔。
新GEP遴选方式下 学生从小四至小六或可参与增益项目
有鉴于此,教育部会改变遴选高能力学生的方式。目前,学生在小三时须通过两轮标准测试,并在小四那年进入GEP。新模式下,学校只进行第一轮测试,以筛选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也根据对学生多方面观察和评估,遴选有潜力的学生参与校内增益课程。这意味着,学生从小四至小六都有机会参与符合自己强项的增益项目。明年的小三生将是最后一批参加GEP目前遴选形式的学生。
教育部长陈振声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新模式更具包容性,也会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展现能力,学生无需因为只有一次遴选机会而过度准备。另外,他指出,不少学生有某方面的强项,但因其他科目相对弱,而无缘进入GEP,往后这些学生也有机会接受栽培。
陈振声也强调须支持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包括培养社交情绪技能。因此,让能力较强的学生继续留在校内上增益课程,将协助他们维持与同学所建立的友谊,在稳定的环境中学习。
陈振声:有足够资源支持各校开办学习项目
对于各校是否具备条件落实新模式,陈振声说,各校多年来累积了经验和能力,教育部也有足够的师资,可以分配到各校教导较高能力学生。他指出,目前每届小学生大约3万多人,其中约10%,也就是3000多名较高能力学生在超过180所小学参与增益项目。平均来说,每所学校约15人左右,属于可应付的范围。
“整体上来说,我们有足够资源分配给各校,支持他们开办这些学习项目。”
此外,教育部也准备根据较高能力学生的分布,指定一些学校开办课后增益课程,方便附近几所学校的学生参加这类课程。教育部也在探讨是否为学生安排接送服务。
资料来源“早报网”